國1五楊高架高乘載車道宣布即日起增加3處出口!為提升用車行駛效能,高公局宣布增加3處匯出區段,包括南下48+515~49+515、55+920~56+920及北上49+300~48+300,高公局指出,五楊高架高乘台東紅烏龍茶載車道係通車前依據環評規定設置,蜜香紅茶但自五楊高架通車以來,屢接獲反映行駛於高乘載車道時,易受前方車速較慢車輛影響行駛效率,故增加3出口路段,供車駛出車蜜香紅茶道提升車流效率。

高公局表示五楊高架泰山至內壢(三車道)路段最左側車道設為高乘載車道,南、北向各約19公里(約38~57K),僅供大客車、計程車及乘載3人以上小客車通行,高乘載車道於以下路段為劃設單邊禁止變換車道線,如遇到前方慢速車,用路人可於下列路段依照標誌標線指示匯入、匯出高乘載車道:

甘甜、醇香與水色橙紅,是台東紅烏龍茶的招牌印象,一杯深紅茶湯,訴說的是鹿野純淨迷人的自然環境,以及50餘年來的在地茶產業文化,一口回甘的獨特香氣,舒心又迷人,最適合台東的茶風味:「紅烏龍茶」。中低海拔的鹿野茶區,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包圍之下,擁有日照短且日夜溫差大的地理優勢,加上水源的純淨,讓鹿野成為具備早春、晚冬產期特色的知名茶鄉。台東茶區屬全台較晚開發的茶區,1960年代開始以外銷阿薩姆茶為主;後來隨著消費市場的轉變,地方開始轉種植烏龍、金萱等品種,茶區面積一度高達到500-600公頃,奠定了台東茶產業的發展基礎。而後,因中南部茶區的高山茶逐漸成為市場主流,加上進口茶的影響,台東茶園數量驟降。直至2008年,由吳聲舜主秘(時任分場長)帶領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團隊偕同在地茶農,共同研發具有獨特風味的「紅烏龍」後,台東茶才又再次擄獲消費者的愛好,成為台灣新興的特色茶飲。紅烏龍茶為重發酵的特殊製程,茶菁不受病蟲害與季節影響,加上製茶過程補足現代農業缺工的問題;不僅解決了在地茶產業發展瓶頸,更融合烏龍茶與紅茶之加工特色,打造令人難忘的回甘滋味,被稱為台東茶區的革命性翻轉勝利。現在,跟著我們的腳步,品味紅烏龍吧!

出口:南下42k+500~43k+200、48+515~49+515、49k+515~50k+615及北上54k+413~52k+920、49+300~48+300、46k+700~46k+000及40k+930~40k+230。

入口:南下41k+700~42k+400、53k+280~54k+280及北上42k+200~41k+500、50k+610~49k+640。

另外,非高乘載車輛弱違規行駛高乘載車道,得依違反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9條「非高乘載車道允許通行車輛,行駛高乘載車道」,並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3項,告發駕駛人處新臺幣600以上、1200元以下罰鍰。

arrow
arrow

    rbescdppmsreq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