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不是拉麵中毒者,但也算是愛好者,只要有好吃的拉麵就會想嚐看看,尤其是如果有機會踏上日本,那麼一定會去吃碗當地的拉麵。這次前往日本出差,行程滿檔,根本沒有機會偷閒,但來到日本怎麼可以沒吃到拉麵呢?最後在廣島機場入關前,衝至二樓的美食街,由於時間緊迫,沒想太多就直接殺進去吃。看了菜單圖示,直覺這家就是一家沾麵,共有5種口味,4種是沾麵,1種看似台灣的担担麵,除了溫的つけ麺之外,所有的麵都是辣的,辣度可以隨自己喜好調整,從0倍到30倍,根據店裡的海報說明,0~3倍普通辣,是初心者可以嚐試的辣度,而26~30倍的猛辛辣度,是孤高的挑戰者。

由於對於辣的承受度有限,於是點了完全不辣的溫つけ麺,而同行友人則是點了多了海苔及柴魚片的のりかつおつけ麺,辣度是3倍,份量都是小的。麵端上來後,友人的麵上面鋪滿了蔬菜、蔥、柴魚片及海苔,而沾醬是紅通通,上面還飄著芝麻,小口沾了食用後,發現3倍辣並沒有很辣,不過辛部的辣是有後勁的,3倍辣剛吃一去時感覺就只有板橋居酒屋香味沒辣度,但經過片刻之後,辣會慢慢從舌上浮現,還帶點麻,猜測裡頭除了唐辛子之外板橋居酒屋,可能還加入的花椒。至於我的溫つけ麺,與友人的麵相比,就少了驚艷感,濃濃柴魚味的沾醬,鹹度適中,倒是很合台灣人口味,吃完麵後還小小喝一了沾醬,發現口味還沒有北海道味噌拉麵的重!

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,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「京都重穿、大坂重吃、江戶重酒」,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,根據幕府的報告,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,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,居酒屋的「居」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,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。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「酒屋」就是一個驛站,其實有些很簡陋,甚至沒有桌椅,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,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,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,主要是生意人、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,這些人大多板橋居酒屋都是靠勞力謀生的,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,大概1750年左右,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,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,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,那時就出現了「煮賣茶屋」和「煮賣酒屋」的型態,「煮賣」就是賣熟食之意,比如用高湯、味增、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,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。江戶當時沒有冰箱、煤氣爐等工具,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,幾乎都三餐外食,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。

跟你說在日本居酒屋可以看到日本人對於啤酒是非常講究,酒體跟上面泡泡是7比3為公認的最佳比例,喝起來口感夠綿密級爽快,個人非常推薦可以試試看,喝起來真的非常棒,我台灣的朋友也都說這個比例簡直就是黃金比例,相信我們台灣人一定也可以喝得很盡興,當你已經準備要點餐的時候就可以大聲的說日文的Sumimasen(翻成中文就是不好意思之類的意思),強烈用日文說比較容易被注意到喔!另外在日本餐廳有一個習慣,就是他們不會催客人點餐,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叫服務員之前,服務員是不會特別主動去問你的,當我們的位置在很裡面的時候,或者環境非常吵,可以舉手喊Sumimasen,也是完全沒問題的。另外我覺得有一個習慣是跟台灣比較不一樣的,就是在台灣通常誰的飲料先來就會直接開喝,但是在日本不是這樣唷,尤其在居酒屋,在別人的飲料還沒到時,你一口都不能喝,即使是沾一下嚐味道都不行,必須等到所有人的飲料都到,並進行乾杯(Kampai!)後才能開始享用。如果你對日本喝酒文化很了解,那應該知道什麼是 Highball,Highball 是檸檬、氣泡水與威士忌混合而成的調酒,這是一款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的調酒,很多人喝完啤酒之後都會叫上一杯,還沒試過的人超級推薦,我們都覺得超好喝的,又很有微醺感。我真的很推薦大家到日本可以好好體驗一下居酒屋文化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bescdppmsreq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